在肿瘤临床治疗中,初诊和治疗之间的时间间隔,被称为“治疗开始时间”(TTI)。已有研究发现,TTI的延迟程度与早期乳腺癌、肺癌、胰腺癌及结直肠癌患者的总生存期(OS)密切相关[1],对于晚期患者的靶向治疗而言也是如此,然而,目前还非常缺乏及时进行靶向治疗对实际疗效影响的相关数据。 例如经典的靶向药物曲妥珠单抗,早已被用于转移性高表达HER2的胃食管癌(GEA)患者的一线(1L)临床治疗[2],但疗效仍然比较有限,它所遭遇的疗效瓶颈,是否就与不及时治疗有关呢? 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和费城儿童医院的团队对此展开了相关研究,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Cancer期刊上。该研究发现,转移性HER2阳性胃食管腺癌(GEA)患者及时接受HER2靶向治疗与更好的OS有关,提示临床应及时用药,并将TTI作为癌症治疗的一项质控指标。 论文题图 该团队的数据来源于美国全国性的电子健康记录(EHR)数据库,纵向数据采集于美国的265个癌症诊所,入组的患者包括了在2011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接受了1L系统性肿瘤定向治疗的转移性HER2阳性食管、胃食管交界处以及胃腺癌成年患者。 患者根据用药及时与否被分为两个组别,在开始1L化疗后14天内使用曲妥珠单抗的患者为及时靶向治疗组,而在14天后开始使用曲妥珠单抗或没有接受曲妥珠单抗治疗的患者,为非及时靶向治疗组。 共320例转移性HER2阳性患者纳入了OS分析,其中40例患者在开始1L系统性治疗前经历过疾病进展,因此对其余280例患者进行了无进展生存期(PFS)分析(图1)。并且,该研究对入组患者均进行了基线特征采集,并分析明确了这些基线特征在多重估算的数据集中遵循了可比性的分布。
OS和PFS分析的患者流程图 数据显示,与未及时靶向治疗组相比,及时靶向治疗组的OS率更高(log-rank P < 0.001; 2-year OS, 32.1% vs. 15.3%),死亡风险相对下降了33%(HR=0.67, 95% CI: 0.51-0.88);及时接受靶向治疗的患者的PFS率,也显著高于未及时接受靶向治疗的患者(log-rank P < 0.001; 2-year PFS, 9.2% vs. 3.7%)。
OS(A)和PFS(B)的Kaplan-Meier曲线,橙色为及时靶向治疗组,绿色为非及时靶向治疗组 研究者进一步对其它混杂因素作了分析,发现在老年、ECOG评分较高、原发性胃腺癌和及时进行HER2检测的患者中,及时靶向治疗有更大的相对益处(图3);在接受1L氟尿嘧啶伴或不伴铂类化疗的患者中,及时靶向治疗组有显著更高的OS。因此在特定患者人群中,及时启动靶向治疗具有更显著的获益。
根据选择的基线患者特征的分层分析显示及时开始靶向治疗和生存率之间的关系 不过敏感性分析显示,如果排除掉非及时靶向治疗组中,实际未接受曲妥珠单抗靶向治疗的患者,那么及时启动靶向治疗的OS和PFS获益,在统计学上并无显著性(HR for OS=0.77, 95% CI: 0.57-1.77; HR for PFS=0.72, 95% CI: 0.49-1.07)。因此如果确保患者在一线治疗中,确实使用了曲妥珠单抗,那么轻微的用药延迟可能并无明显不良影响。 即使如此,本次研究也提示了以TTI作为肿瘤治疗的全新质控指标,尤其是作为靶向治疗的质控标准,值得进一步研究去深入探索,不仅在HER2阳性GEA患者中需要更大样本的分析,在其它不同癌种、不同分期患者的肿瘤治疗,以及接受免疫治疗等最新疗法的患者中也是如此[3]。